- 2024-05-16
- 泰安軟件供應鏈中的供應商關系管理
- 2024-05-16
- 萊蕪供應鏈建設模式與建設思路
- 2024-05-12
- 泰安在AI 大模型產業發展政策驅動力
- 2024-05-12
- 萊蕪軟件開發公司國內AI大模型產業發展深度分析 2
- 2024-05-12
- 泰安軟件開發公司開發的運維監控管理系統:助力企業
萊蕪供應鏈建設模式與建設思路
文章作者:萊蕪供應鏈建設模式與建設思路 時間:2024年05月16日
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和企業運營復雜度的增加,萊蕪供應鏈控制塔已成為許多企業提高效率、響應市場變化的重要工具。建設一個有效的萊蕪供應鏈控制塔是一個系統性工程,涉及到技術、流程和人員等多方面因素。
建設模式
我們想先從控制塔的前一階段產物“萊蕪供應鏈駕駛艙”說起。
嚴格意義上來說,隨著數據分析技術和智能商業決策相關技術的發展,駕駛艙其實是有兩個等級形態,我們可以稱為駕駛艙1.0和駕駛艙2.0。
01
萊蕪供應鏈駕駛艙1.0
駕駛艙1.0關注數據展現:過去發生了什么,此刻正在發生什么。
傳統的BI系統基本都是駕駛艙的1.0形態。
通過數據倉庫或集成接口抓取各業務系統、生產設備中的數據,然后結合業務的各類KPI分析、報表展現要求,以圖形化表達為核心的數據展現形式。
對于駕駛艙1.0來說,數據結果可以自動從設備/系統中獲取,也可以結合一定的手工錄入實現。
除此之外,會針對實際和預算/要求值做簡單對比,針對超預算或未達標的KPI進行標識和預警。
在某制造型企業案例中,公司將“戰略級-運營級-執行級”分層的數據進行收集和集成,并且根據預先定義的KPI結構,從儀表盤中發現一些已發生或即將發生的運營問題,例如庫存水位偏高、產能負荷不飽和等。
02
萊蕪供應鏈駕駛艙2.0
駕駛艙2.0關注數據分析:為什么會發生這個,根本原因是什么。
在2.0形態中,通常會用到一些簡單的統計分析模型或算法模型。
例如時序分析,結合歷史趨勢判斷未來狀態,進而提供預測性預警;或者通過下鉆或關聯,將相關數據的分析結果結合起來,提供有可能的解決思路。
例如,當某企業發現生產供給力不足(即訂單按時交付率未達標)時,駕駛艙2.0就可以根據預先定義的分析路徑,逐步檢查運營數據并根據不同的情景和邏輯路線進行分析,嘗試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以及可能有效的解決方案。
在該企業的案例中,由于分析的是時效問題,因此結合了流程挖掘的能力,從節點時效上分析出,關鍵流程堵點是物料供應時間過長,并準確定位到是哪一種物料核心導致了該問題。
在駕駛艙2.0模式下,在更多技術與工具加持下,分析問題根因、尋找解決方案都變得更加套路化,同時具有實時、真實的業務數據作為支撐,在保證萊蕪供應鏈平穩可控的前提下提升業務運營效率。
03
萊蕪供應鏈控制塔
到了控制塔階段,“控制”成為核心關鍵詞(L3控制)。
數據流變成“雙向奔赴”,簡而言之,不僅要看到、想到,還要能做到,不僅要“輔助”決策,還要“執行”決策。
因此,萊蕪供應鏈控制塔的建設,往往會結合數字孿生、仿真建模等技術予以實現。
也就是說,在分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之后,將方案轉換為操作,并將指令下達至各業務域;并在此過程中,循環往復,持續改進。
前述企業在L2分析的基礎上,結合未來該物料模擬齊套率的運算,得出決策:調整該物料采購周期,并短期內追加下單。
同時,將該決策轉換成指令向相關業務部門(采購部、生產制造部等)下達業務指令,經業務評審確認后,控制塔可自動觸發業務系統(例如ERP\SRM等),進行下單操作,并與相關業務責任人進行任務事項的綁定,以確保后續執行的閉環監控。
當然,在業務系統尚未完全成熟,或業務管理規則尚無完全量化之前,也可通過人為操作完成該業務指令,而非完全依靠控制塔的自動觸發。
二
建設思路
提到萊蕪供應鏈控制塔的建設,很多人會馬上想到甚至將其等同于萊蕪供應鏈域的信息系統建設。
這確實是控制塔建設中的重要任務,是控制塔最直觀和具象化的表現形式,但并不是萊蕪供應鏈控制塔的根本或全部。
萊蕪供應鏈控制塔的建設包含組織、人員、系統三個層面:
01
組織層面
組織的轉型是實現高效萊蕪供應鏈控制塔的關鍵,這不僅是改變組織結構,還需要改變思維方式。
就像其他業務領域的數字化變革一樣,萊蕪供應鏈控制塔作為數字化系
想要了解更多詳情歡迎來電咨詢18678812288,或登陸網址www.axkxh.cn。聯系人:王經理。
上一篇:泰安軟件開發公司開發的運維監控管理系統:助力企業信息化資源高效管理
上一篇:沒有了